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21世纪,不孕症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不孕症在已婚夫妇中的发病率通常被认为为8%~15%。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据《健康报》2010年7月14日报道,中国医学会男科分会成立15周年庆典暨第五届中国男科论坛获悉,中国不孕男性数量逐年增加,发病率达到10%——12%。一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的比例增加;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力均呈下降趋势。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育龄夫妇不孕症的发病率为7%——8%上升到近年来的15%——20%甚至个别地区也达到了30%——40%。
专家认为,不孕症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殖健康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为什么男女不孕症的发病率在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显著增加呢?
首先,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的恶化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人类的生育能力。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大量杀虫剂、洗涤剂等工业化学品的使用,使男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显著增加,在女性不孕症中,月经不规律和排卵障碍患者显著增加,20岁、30岁闭经、月经稀疏甚至更年期。所有这些表现都与环境质量的变化直接相关。
第二,饮食、日常生活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动禽产品,如鸡肉、猪肉,由于饲料中添加了激素,对身体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人体吸收,导致青少年性早熟,成人食用后也对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蔬菜和水果也使用杀虫剂、催熟剂和其他化学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手机、电脑、电视、吸烟、饮酒、熬夜等辐射用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现代人普遍缺乏锻炼意识、身体功能、抗病能力也必然受到影响。
第三,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不孕症的影响。由于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男性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碍和生殖能力下降。女性表现为内分泌失调、排卵障碍和月经不调。
第四,感染因素。淋病、非淋病等性传播疾病可导致女性患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粘连、伞端功能有限,也可导致男性生殖器官炎症、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梗死性无精子症。
第五,我国现阶段人们生殖健康的现状和观念也对不孕症产生了影响。目前,男女发育年龄早,性能力建立早,性成熟早,性交年龄逐年提前,未婚怀孕或计划怀孕的机会显著增加,使人工流产率和药物流产率显著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双侧输卵管阻塞的风险增加,也就是说,流产次数越多,输卵管不孕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婚姻年龄和育龄的增加,男女不孕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专家认为,男女不孕症发病率高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化的不利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和女性不孕症上升“凶手”。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百科
更多>附近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