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不育的实验室检查中,精液检查是首当其冲的。常规精液检测指标包括:精液量、色泽、酸碱度、凝集、液化、精子计数、精子活力等。其中,精子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过去,它不仅受到检验员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具有相当的主观性。有的实验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方法,根据精子运动的质量进行分级记录,有的只做粗略的评价,记录为良、中、弱。因此,精液检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70~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发了激光散射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分析系统,使精液检测水平非常准确和完善。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设计和开发了上述两个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的精子功能分析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研究所马晓年利用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两套仪器设备,对正常人和不孕症患者进行了数千例精液检测。同时,他还检测了不同种类动物的精液,如大熊猫、大鼠、小鼠、牛,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根据检测,正常人精子运动速度的分布峰值为36微米/秒,平均运动速度为35微米/秒,而不孕患者精子运动速度的分布峰值为32微米/秒,平均运动速度为31微米/秒,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据临床统计,约20%的男性不育患者为无精子症,约30%为少精子症,约40%的人精子运动速度低于31微米/秒(其中一半低于28微米/秒)。由于相当一部分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检查似乎正常,但实际上精子运动能力较低,我们最初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平均精子运动速度低于28微米/秒,则应视为弱精子(即精子活力差或精子运动能力差)。根据动物实验结果,精子运动速度有明显的种属差异,生育率低。例如,牛的精子运动速度可以达到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可达45微米~55微米/秒,而大熊猫的精子运动速度只有20微米/秒左右。大熊猫繁殖能力低是保护这种稀有动物的一大难题。由于目前观察例数太少,大熊猫的生育率低是因为精子运动速度太低。临床试验结果还表明,精子运动速度与精子计数水平无关;与精液是否液化无关。
那么,能否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解决他们的生育问题呢?这是可能的。一是通过中西药物治疗提高精子活力;二是通过体外治疗提高精子运动速度,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实验表明,在试管中精液上加入特殊的精子营养孵化液,然后将营养液和精液分层,然后将试管放入37°在C温箱中孵化3小时后,活性精子会游到上层营养液中,其活性会因周围环境中营养丰富而增强。孵化前精子运动速度为32微米/秒,孵化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可见,通过这种特殊的培养方法,原本运动能力低的精子可以一举变成“运动健将“。据报道,这种方法使许多男性不育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
国内开发的这两个系统在测量精子运动速度方面非常可靠。它们可以快速得到测量结果,为临床检查和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的手段。通过这些先进的检测方法,医生可以准确了解精子的部分功能,找出不孕的原因,并利用它们检测患者在服用少精子或弱精子药物前后精子运动速度的变化,为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这些仪器也有缺点。例如,精子功能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的精子计数通常较高,而精子活率较低。这是因为精液标本中仍有许多非精子颗粒,计算机缺乏足够的能力来识别类似于精子大小的颗粒,会误认为这些颗粒是非活性精子,导致偏差。这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缓解不孕症患者的身心痛苦,我们继续努力提高精子功能检测水平。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百科
更多>附近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