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气候变化应对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近50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雾日数明显减少,雾日数明显增加,持续雾霾过程明显增加。
雾霾危害:对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绿皮书称,中国雾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加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和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品、局部烹饪、汽车尾气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会使雾霾频繁发生。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包括稳定天气加高湿度、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雾霾天气现象会对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如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气、水、陆地交通;提高死亡率,加重慢性病,恶化呼吸系统和心脏病,改变肺功能和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免疫结构。
治理建议:建立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
绿皮书提出,中国的空气污染呈现出地区污染集团的趋势。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区域联合防治。例如,北京的雾霾污染控制不仅要考虑城市污染源,还要考虑天津和河北的污染源。
绿皮书认为,中国尚未建立实质性的应对机制,可以考虑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制度创新,如建立跨区域空气污染联合防治委员会。除区域与城市之间的联合防治外,还需要建立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合作控制机制,使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共同制定措施和执法合作。专家建议,多个部门共同建设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覆盖国家和重点地区的统一布局。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百科
更多>附近医院
更多>已预约 54
已预约 69
已预约 80
已预约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