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一般是什么时候
黄体期一般是指女性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正常情况下,女性黄体期的长短都是比较恒定的,女性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平均是14天,一般也会在月经的第1天结束。如果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那么黄体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黄体是正处于育龄的女性在卵巢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产物。女性在月经中期,卵泡发育成熟。女性在排卵后,会因为卵泡塌陷和出血,而形成血块,留在卵泡内的颗粒细胞会逐渐地肥大、增生,细胞内含黄色类脂质的,就是“黄体细胞”,黄体细胞逐渐变化就会形成黄体。
女性的黄体的发育及结果,是有卵泡排出的卵子是否受精来决定的。如果女性在出现黄体之后怀孕,这种一般性黄体就会逐渐变化为妊娠黄体,可能会继续维持到怀孕的4-6个月才会逐渐退化。如果女性没有受精,黄体就会开始退化,之后会逐渐形成白体直到消失,女性就会出现月经来潮的情况。
黄体期的激素调节机制
1、一般情况下,女性在排卵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含量都会急剧下降。黄体在少量LH和FSH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的主要作用就是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雌二醇,这两种激素都会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2、女性在排卵后第7-8天,体内的孕激素达到高峰,雌激素也会达到又一高峰。在这个阶段,女性会由于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负反馈作用,导致垂体LH和FSH分泌相应减少,卵巢内的黄体就会开始萎缩。随着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的减少,子宫内膜也就失去了性激素的支持,子宫内膜会发生剥落,女性就会出现月经来潮的情况。
3、当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和抑制素A的逐渐减少,就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这时候FSH分泌就会逐渐增加,卵泡也开始发育,女性的下一个月经周期也就重新开始了。